pt>

范仲淹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23-01-02 点击数: 521

​今天讲讲历史名人范仲淹的故事。
范仲淹儿时丧父,家中非常贫寒,因为粮食很少,他便用两升小米煮粥,隔夜粥凝固后,再用刀切为四块,早晚各吃两块,再切一些腌菜佐食,这样足足吃了三年。虽然贫困,但他自小就志向远大,以天下为己任,读书十分勤奋刻苦。
一天,他问一位算命先生:“我将来可以当宰相吗?”
算命先生摇摇头,说:“不行!”
他又再问:“我能不能成为名医?”
算命先生很惊讶地看着他说:“你刚才理想那么高,为什么一下子降低这么多呢?”
他答道:“因为只有宰相和名医可以救人!”
算命先生顿时对他刮目相看,称赞道:“你有这种仁心,真是当宰相的人才啊!”
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,按当时风俗,他曾请风水先生来看他给母亲选择的墓地,结果风水先生说,他母亲的葬处是“绝地”,葬在这样的地方家里会断子绝孙,劝他迁移。
范仲淹想了想,说:“既然是绝地,就不应让别人来承受这样的坏运气,我宁愿我自己承受;如果我应该绝后,就是迁坟又有什么用呢?”
因此而没有迁坟。
后来,范仲淹考中进士,做了“秘阁校理”,由于他精通六经,很多学者都来请教他,他孜孜不倦地为来请教的人讲解。
当了官后有了薪俸,他家中却仍过得十分节俭,但对外十分大方,薪俸用来请四方的游士吃饭。
范仲淹家的生活简朴到什么程度呢?几乎连衣服都极少买,有时候儿子们没衣服穿,需要出门时,只好借游士的衣服外出,范仲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不久,他就当上了“右司谏”,遇到旱灾和蝗虫害,奏请皇上派遣特使调查救济,后皇上命他去安抚江淮的灾民。
范仲淹每到一个地方,就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。
后来,他升为“参知政事”(为宰相副职,简称“参政”),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。
范仲淹的乐善好施当时是出了名的,所以尽管薪俸不少,但都施于别人了,家中一直过得十分清贫,凡是贫穷的亲戚或没亲戚关系的贤者,他都施舍。
范仲淹常在故乡买千亩良田,号称“义田”,以帮助自家族人,达到每天有饭吃,每岁有新衣,婚娶凶丧有补助的理想生活,他从族里选择一位年老而贤能的人,主持义田收入的计划和出纳。
有一天,他得到一座住宅,叫钱氏南园,原本想要搬去居住,后来,听到风水先生说:“那里风水极好,住在那里,子孙会出公侯卿相!”
范仲淹一听,改变了主意:“只有我们一家人独享富贵,不如附近的人都能在这里受教育,得到富贵的人,岂不是更多吗?”
于是,他就把那块地捐献出来,在那里建了学校“苏州书院”,将近一千年来,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,八十几个状元。
范仲淹逝世后,皇上追封他为“魏国公”。他的儿子纯仁后来当了宰相,纯佑、纯礼和纯粹都是有名的卿侍。
范仲淹的后人有很多孝子贤孙,荣华显贵,至今依然兴旺。
本故事素材出自《德育古监》
编者感言:
俗话说,富不过三代,而范家却是一直兴旺,至今不衰,可见范仲淹的功德有多大。
如是因,如是果,他一心为他人谋福利,而牺牲自己的利益,这样的功德是无法估量的,为别人谋福利,反作用力就是自己得到福利,所得到的回报就是子子孙孙得到福禄,近千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,而他也流芳百世,受世人的敬仰赞颂。
---《知因识果故事集》

手机拨号